当前位置: 首页 高谈阔论 文章详情

莫让“慢就业”拖延成长步伐

2018/09/11  689

莫让慢就业拖延成长步伐

王云晓

 

“ 悲催的校招,一个95后都没招到,难道他们想一直‘宅’在家里?”“很头疼,学生往往不是特别着急,求职意向逐渐降低。”随着高校冬季校招进入尾声,大批“待机族”让招聘单位发起愁来,95后新生代群体既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也不着急就业的“慢就业”引起广泛热议。

    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52%95后选择在找工作的道路上奋战到底,剩下的48%则选择暂时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考察等来回避就业季。“慢就业”正在逐渐常态化,“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稳住,我们能赢”等成为慢就业者的心理常态,这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观念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显露出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拖延就业的心理。据统计,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795万,2018年则预计达820万,日益困难的就业形势加大着“慢就业”的风险。有关专家指出,无论是“迂回向前”的积极“慢就业”还是“懒就业”“怕就业”的消极“慢就业”,最终大部分人仍需面对就业,“慢就业”若掌握不好火候,很有可能会消磨意志,在不知不觉中“慢”下来,拖延成长步伐,使自己更加难以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后的职场高压。

    应届生求职网所做的调查显示,受访的“待机族”中,60%以上曾有过职业规划,但并不清晰;近20%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且非常迷茫;拥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的仅有20%。日前的一项“95后如何形容毕业后的状态”(多选题)的调查也显示,72.36%的人选择了迷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很少思考未来,毕业之后处于“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的状态。无奈之下,他们只得选择“慢就业”以缓冲就业压力和迷茫。然而每年都会出现在报道中的“史上最难就业季”无不提醒着迷茫的大学生们应做好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找准自身定位,尽快摆脱迷茫。

    “大学生们要走出迷茫,就要找到一个方向,做好职业规划。”25岁就成为深圳市鸿儒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覃彪喜这一番话无疑给迷茫的大学生们开了一剂良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规划可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克服生涯发展困阻,探索和发现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增强职业竞争力。著名房地产策划总监陈晓准确评估个人特点和强项,制定符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从一名身无分文的打工仔晋升到年薪五十万的营销总监。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大学期间就应通过职业规划课、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认清自身价值,努力培植自己突出的特点和长处,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规划,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展会百科项目创始人李显红大一时期就开始思考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个性、特长,明确发展思路,成立策划工作室,考取会展高级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如今大学毕业一年多的他已经成为业内著名的策划师。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曾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在人与人、人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的时代,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关系之网,大学生除了需要加强自我认知之外,还需做好环境分析和市场分析,将自身兴趣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为日后的职业之路打下基础。我校2015届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曹胜欢大学时期就热衷关注市场和社会发展动态,敏锐认识到软件技术分析博客的短缺,致力于书写技术分析博客,分享学习思路,后又跟随时代发展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互联网分析、微信平台培训等,没毕业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自己适合做什么,个人兴趣、禀赋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在哪里,这些除了提前规划外,更关键的在于脚踏实地,不断尝试与验证,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超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当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过外语教师、成立过翻译社、卖过鲜花和礼品、推销过医药······直到1999年才成立了阿里巴巴。初入大学的大学生们需及早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在贯穿大学阶段的实践中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充分认识当前社会环境和需要,从而准确定位职业坐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完成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站在人生新的十字路口的毕业生们,与其止步不前,不如早点适应环境,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作为新时代青年,在“慢就业”的节奏中切勿迷失自我,要提高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以方向激发潜力,用实践提升能力,用奋进历练青春,只有这样,职之路、人生之路才能蹄疾步稳、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