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文化 文章详情

打造“最动听”思政课堂 ——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获奖者我校教师刘娟

2019/12/23 来源:滨州学院报第38期  846

“最难以忍受的不是生活上的贫困和艰难,而是沙海中无边无尽的寂寞。殷玉珍一直到结婚的第40天,才看见一个人从她家门前经过,她想拉住那人说说话,可是等她跑过去时那人已经走远了,只留下一个脚印……殷玉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种树。她说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黄沙欺负死。于是就用家中最值钱的一只三条腿的羊换回了600棵树苗,种在了自家房前屋后,这一种就是43年。”

饱含深情的讲述配上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你一定会以为这是故事会现场,但这却是一节“如假包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讲述这堂课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娟,她刚刚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喜获二等奖。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总有一个故事能打动人心”。在刘娟看来,上好思政课不但要会讲政治、讲原理,还要会讲故事。在讲授“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刘娟通过“治沙英雄”殷玉珍的故事,指出毛乌素沙漠由沙漠变成绿洲这一壮举的背后是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由林俊德在病房里带着氧气罩整理科研资料的照片引出他的先进事迹,再加上张九童、庞众望等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意识能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这一知识点。敏捷的思维、精准的阐述、丰富的信息,让她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牢牢吸引着所有学生的目光。

刘娟特别善于紧扣教学重难点选取事例来解释抽象晦涩的哲学原理。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负暄献曝”和“鼓腹击壤”的故事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用“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来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分析真理的客观性……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被转化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在她的课堂里,不仅有 “走出洞穴的囚徒”“密涅瓦的猫头鹰”“苏格拉底的苹果”等古希腊故事,同学们所熟知的南仁东、杜富国、王继才等榜样的先进事迹,还有时事政治热点新闻。在讲述资本原始积累时引用12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发表的谈话等最新资料佐证知识点;讲解“经济基础”这一知识点时又与时俱进地引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尤其是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容的新拓展;讲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时用70周年国庆大阅兵导入,并通过对比历年阅兵式的不同之处来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不讲大道理,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汲取素材,刘娟把思政课堂变成了“故事会”。

这种把知识点和正能量包裹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里、春风化雨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们都说,刘娟老师的课 “信息量非常大”“能灵活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说明课程中的专有名词和概念”。不仅如此,为了把理论讲透彻,一个知识点她常常配上数十张图片,既有精致的思维导图,又有各种直观形象的图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敢走神,生怕错过了精彩内容。”学生们纷纷表示。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张帆在听了她一学期的课后,深深喜欢上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程,去年跨专业考上了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入职7年多来,刘娟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年均工作量超过600学时,所教授的学生涉及文科、理科、艺术类等多个门类。在教学实践中,她发现讲故事不但要因课而异还要因人而异。“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学生,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学生,都要在难易程度、举例子、讲故事等方面有所区别,这样更有针对性,学生也容易听懂。”起初,她对同一年级的学生使用同样的课件,在讲课过程中发现文科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理工科和春季高考学生却兴致不高。“眼睛里很空洞,只是被动地听,没有反馈,这说明讲不到他们心里,我就开始琢磨着同样的知识点换成不同的案例来讲。”她调整教学思路,讲师徒关系时,文科学生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理工科学生就用弟谷和开普勒的例子。“讲真理的属性时用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的事例,因为这些是理工科学生所熟悉的人物故事,他们爱听。”

“把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入脑入心。”是刘娟一直秉承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同:“例子鲜活生动。”“将抽象晦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授出来,使学生乐于学习哲学原理。”每次上课,刘娟除了带上教学用品,总会带上一个装满笔的大笔袋,课堂上发现有学生没带笔时,她就会从笔袋里拿出笔悄悄递给学生。“到了后半学期,学生就都知道记笔记了。”她还多次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为考研学子提供免费辅导,帮助无数考研学子圆梦。

多年的教学实践,刘娟形成了因材施教、因课制宜的教学风格,在教师之路上成果丰硕。先后获得省第三届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第六届“超星杯”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专业剖析课程分析教学比赛一等奖、省第六届和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校内选拔赛一等奖等荣誉。这些荣誉的获得,可谓是水到渠成、众望所归。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金杰这样评价她说:“刘娟老师能以笃信的精神作为讲课的立场,以饱满的激情作为授课的态度,以理性作为依托知识基础的授课路径,以直指人心的特色作为授课方法。”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在思政课上讲好故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求教师既要有跨越历史的宏大叙事,围绕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讲好历史大事件,用历史大事件讲好唯物史观;也要结合中国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华文明史、党史、国史上的经典事件讲好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还要结合身边的事件、学生所熟知的校园与社会事件,讲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广泛地历事、阅事、知事、懂事。面对这一要求,刘娟的法宝是多接触新思想、新理论,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教学反思环节的BOPPPS教学模式,就是今年去北京参加智慧课堂培训时学习到的新内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她经常去听同行的课。“姜成毅老师、闫翠玲老师、宋海萍老师的课我几乎听了整整一个学期,对我的帮助很大。”学校的青年教师导师制、集体备课制也让她受益颇多:“我一时想不到的地方,教研室的老师一分享,集思广益,就激起智慧的火花了。”积累得多了,上起课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她深有感触地说道:“教学要取得成效,离不开团队力量,督导组老师和同事们的指导和每次比赛前的磨课都使我受益匪浅。”

为了把“事”说好,刘娟在备课上狠下了一番功夫。作为二胎妈妈,她每晚都是等两个孩子入睡后,再熬夜备课。为了PPT上的一个知识点,翻阅五六本书来整理思路和补充知识是常有的事儿。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将教学与科研较好地融合起来。近五年,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校级课题4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主持并完成校级教研课题1项、参与校级教研课题2项,教研论文获得山东省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山东省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会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3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萍说:“刘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多的成绩,这与她始终以学生为本进行备课、教学和研究,严格要求自己是分不开的。”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刘娟表示,作为一名一线思政课教师,今后一定会主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