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文化 文章详情

弘扬法治精神 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记我校山东省第十届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团队

2021/03/12  43408

控辩双方据理力争,唇枪舌剑,双方似站在真实的公堂之上,捍卫法律正义。在山东省第十届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比赛现场,我校人文学院2018级法律事务专业王冀航、孟辰昭、庞晓逸、马新程、蒋晓冉、张逸君、陈秋文7名同学组成的团队,凭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现场发挥,在与全省30多所高校的紧张角逐中喜获一等奖,展示了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严谨娴熟的庭审技巧。

唇枪舌剑 尽展风采

“现在开庭,请控辩双方做基本陈述。”法官威严的声音刚落,一场关于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的刑事诉讼正式进入庭审阶段。

“我方认为,高晓琴并没有任何主观上的杀人故意,其目的是为了防卫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无主观上故意伤人的意图。依据证据卷第40页的询问笔录:‘我并不想打死他,只是想从他那里挣脱开,但是他死抓着不放。’可以得知,高晓琴只是想进行正当防卫,无杀人故意……”在与山东交通学院的对决中,面对故意杀人的指控,王冀航、孟辰昭、马新程、张逸君4人据理力争。当控方提出“被告人高晓琴曾多次遭受家暴,这一次突然出手反击是具有预谋的、带有仇恨心理的报复,具有故意杀人的意图”的指控时,孟辰昭质疑对方意见为“受害者有罪论”,并质问道:“难道被家暴多次选择默默承受,就永远不能反击吗?高晓琴的行为,是一个女性在长期遭受家暴下的觉醒,是面对暴力侵害时的勇敢反抗,属于正当防卫行为,更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对方的言论是在支持家暴行为吗?是在鼓励人们受到侵害时选择默默承受吗?”

“说完这番话,我们看到审判长露出了赞赏的神情。”队员们回忆说。队长王冀航介绍说:“本次比赛的题目‘高晓琴、高晓凤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是赛前给出的虚拟案例,控方既可以起诉被告人高晓琴过失致人死亡罪,也可以是故意杀人罪,每场选手对决前通过抽签确定控方和辩方,辩方依据控方指控进行相应的辩护。”

尽管赛前准备很充分,但是再精密的方案设计也无法预设赛场上可能发生的一切状况,临场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与鲁东大学的对决中,对方几次重复高晓琴的行为为正当防卫,而这与我方控诉的罪名并无联系。在面对对方不断重复的不合理回应时,我方两名辩手在赛场上眼神交流,心领神会,立刻给予有力反击:“尊敬的审判长,我方想提请法庭和辩方注意,我方起诉的罪名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这里的过失,是指陈清全倒地后,高晓琴对陈清全并未尽到检查义务的疏忽大意,导致了后续行为陈清全的死亡。我方完全承认高晓琴对陈清全的反击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请对方不要在此问题上过多赘述。”经过多轮比拼,我校代表队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孟辰昭荣获优秀辩手奖。

齐心协力 认真备赛

第十届“众成清泰杯”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法学会主办,旨在活跃高校法学研究氛围,提高法学学生的学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比赛共设初赛、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四个赛段,比赛过程按照真实刑事庭审程序进行,模拟真实审判环境,邀请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资深法官担任评委,难度大,对抗性强。

精彩的背后是汗水。查看历届模拟法庭大赛材料,参考师哥师姐们写的辩论稿;每周进行2-3次模拟法庭培训,集体讨论论点、论据,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是备赛的日常。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系统学习如何确定正当防卫的界限、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的区别、所谓“过失”、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的过失和已经预见到而轻信可避免的过失的区别以及在本案中更应实用哪一个过失、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何为不作为犯罪、被告人高晓琴的行为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保证人”的相关知识、在本案中高晓琴是否具有保证人地位、高晓琴与陈清全的夫妻关系是否存续、关于预见能力和预见义务等相关法律知识。过程繁琐、枯燥,但他们从未放弃前行的步伐。

备赛让他们对法理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而存在和实行的。在本案中,高晓琴虽触犯了法律,却也是为了保护自身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妹妹的权益,最终导致了陈清全的死亡。我们不能说她无辜,却也不能残忍冷漠地认定她的‘罪行’,那么这个时候,法律和人性的碰撞,究竟会给她怎样最终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法律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罪人。高晓琴的结果,一定是法庭在充分考虑到人性、情理之后,依据法律,给予其最公正的判决。她的无可奈何、她的惨痛经历,都列入了法庭判决的参考之中。不偏向情理、不偏向绝对的法条,让每一个老百姓不损害自己的权益,但也不能损害他人的权益,法外有情、情中有法,这或许正是法律存在的意义吧!”“法律并不能预料到所有的法外之情,被家暴的一方都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权,而非沉默、承受。如此才能避免事情向难以挽救的方向继续发展。”他们深有感触地说道。

感恩于心 励志于行

这个7人团队,每个人都为比赛竭尽全力,准备辩论稿阶段的讨论、一次次演练、一次次修改……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不但提高了法律文书写作的技能,拓宽了剖析案情的思路,还感受到了三位指导老师的师者仁心。“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们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三位老师全心全意的付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让队员们深受感动。“当我们觉得压力大时,老师就安慰我们说把它当成一次挑战、一次经历,‘大不了就一轮游嘛,老师又不会怪你们’。”每周2-3次的模拟法庭培训,三位老师总是到得最早,没有缺席过一次集训,逐字逐句修改辩论稿、一次次看着他们进行演练、把重要的问题都写在纸上,等模拟结束后再一一讲解……老师们的点滴付出,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并把它化作前行的动力。

比赛期间,老师们就是他们的强心剂和定心丸。每晚他们根据抽签结果进行新的修改和准备,经常忙到凌晨三四点,张荣老师一直陪着。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又出现在他们的房间,帮助他们换正装,催促他们去吃饭,拿着他们的大包小包一起赶往法院。“孙建新老师因为紧张,不敢和我们一起进法庭,比赛时他自己一个人在法院门口溜达,知道结果后才返回酒店。”这让他们觉得又感动又好笑,既心疼他的付出,又觉得他很可爱。“比赛的地方在海边,威海冬天的风特别大,难以想象每天两场、每场两个多小时的比赛,他是怎么在法院门口待那么长时间的。”班主任田梅老师因为工作原因没有陪他们去现场,但是比赛那两天,她好像“住”在了微信群里。“从早到晚关心我们有没有好好吃饭和睡觉,一有结果就立刻在微信群里恭喜我们,说要请我们吃好吃的。我们后来才知道,那两天她紧张得没法正常工作。”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坚持、努力过,总会留下痕迹。今后的路还很长,他们将一如既往地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培养法律思维和人文素养,将对正义的追求融入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中。